原创 奇才,唐相李泌的一生
原标题 :奇才 ,原创唐相李泌的唐相一生 公元755年,唐朝爆发了“安史之乱”
,李泌辉煌无比的原创唐帝国由此转衰
! 唐明皇李隆基仓皇西逃至蜀地,唐相被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的李泌太子李亨(即后来的唐肃宗)
,随同玄宗至马嵬驿时发动兵变,原创杨国忠 ,唐相杨玉环等人皆死于此次事件。李泌李亨仓皇北上,原创次年在灵武(今宁夏灵武县)即位 ,唐相遥尊远在蜀地的李泌玄宗为太上皇 。玄宗知道后只能无奈接受。原创 名分有了,唐相那就开始和叛军干仗吧
,李泌李亨看了看手下大将
,虽有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,但他还想到一个人----李泌。 李泌,字长源
,祖籍辽宁郡(今辽宁沈阳)人,生于长安 。唐中期名相
,在玄宗 、肃宗
、代宗
、德宗时期任职,官至中书侍郎 、同平章事(实质为宰相) 。 李泌画像 他少时成名
,誉为神童,曾受玄宗召见
。当时玄宗和燕国公张说(yue)下棋
,玄宗欲试李泌其才,就让张说以棋局为题 ,出了上联: 方若棋盘,圆若棋子
,动若棋生,静若棋死。 李泌沉思片刻答道: 方若行义 ,圆若用智,动若骋才 ,静若得意
。 押韵之余,仔细看看做题思路。你说生死,我说方圆。你有棋字
,我无胜有 。玄宗听了拍手称赞
,夸他为神童 ! 李泌成年后,博学强识,尤擅长研习《易经》《老子》《庄子》学说
。在追求“修仙长生”这块很痴迷,游遍了数座名山 ,最后隐居嵩山
。天宝十年(公元751年) ,李泌给玄宗写了篇《复明堂九鼎议》,文中陈述朝堂得失与利弊。玄宗看到后很欣赏
,也想起来了当年的那个“神童”,于是召他入宫 ,任命为“待诏翰林”,为太子李亨的属官。 待诏翰林是从唐朝开始设立的官职,主要“以天下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”,类似与现在的文工团 ,但不局限与文工团 。什么五行八作、三教九流
、阴阳经术、经史子集 、时政要闻等等,出类拔萃者都可以来此处而聚之。 这样的工作便利,让他和太子李亨的关系日渐亲密 。期间李泌写诗讥讽玄宗宠臣杨国忠和安禄山。俗话说宁可得罪君子,不可得罪小人,事后的杨国忠想方设法地找茬李泌,诬告他曾写《感遇诗》讥讽朝政,结果李泌被赶出皇宫 。心灰意冷后 ,又遁入山林之中。 这时离安史之乱的755年 ,还有四年时间。 影视作品中的肃宗李亨 回过头再来看此时的李亨,已经在灵武即位为皇帝,并处在了“安史之乱”的漩涡中
。他急切想要找到当初给自己当属官的这位老师,因为他不仅懂得“易经”“老庄“
,还知晓兵法策略,于是肃宗派人寻找,上天入地也要把李泌带过来
。不,准确地说是请过来
。 果然,李泌这时就不请自来了。肃宗高兴地要授予他官职,李泌强烈拒绝
,以山人自居。肃宗作罢 ,只好给了他银青光禄大夫的从三品文散官
,遇到难题常向他亲自请教,生怕他啥时候又跑了。 肃宗的几个儿子中 ,除了长子广平王李俶(即代宗李豫)外,还有打仗出色的三子建宁王李倓。在围剿叛军的行动中,肃宗根据李泌的策略(具体谋略这里不详述),郭子仪 、李光弼、李倓各司其职,步步为营 ,眼看胜利在望
,肃宗急功近利
,致使河北地区叛军没有肃清 。 此举还被《 中国军事史 》高度评价 ,可惜李泌之谋没被肃宗贯彻到底。 到了军中
,肃宗又脑子一热,任命李泌为天下兵马大元帅,李俶(李豫)为行军司马(主兵修甲,协理军务的职位)
。但军中商议时 ,大家都倾向于将元帅职位赐予建宁王李倓 。 肃宗犹豫不决 ,对李泌说 :广平王李俶(李豫)已经是太子了,不必再做元帅了吧,不如就给李倓
。李泌对他说:建宁王李倓固然聪明,但不是嫡长子 ,如果他做了元帅 ,又有军功,你该不该立他当继承人呢?到时候岂不兄弟相残
,乱纪纲常。肃宗瞬间清醒,就任命李俶(李豫)为大元帅,李泌为行军长史
,李倓还是那个建宁王
。 李泌和肃宗的亲近,使他一直处在权利的中心,虽无名义上的要职,但却“权逾宰相”,遭到权臣李辅国猜忌使坏。等到收复两京,李泌自感修仙的时间又到了 ,便离开京师,到衡山遁世隐居去了。颇有点“事了拂衣去 ,深藏功与名”的味道。 公元762年,玄宗和肃宗前后在同年驾崩。肃宗的儿子代宗李俶继位 ,就是当年李泌极力推荐成为大元帅的李豫 。不出所料 ,李豫对当年百般照顾自己的李大师很是想念,又把他从山中请了回来 。 到了次年(763年) ,历经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了 。 代宗没了叛军之患,这次对李泌更加疯狂
,先是让他在宫中的蓬莱阁居住,后又在长安赐李泌府邸
,任命翰林学士 ,还强迫他吃肉娶妻,李泌照单全收。可不久后糟心的事情又发生了
,朝中宰相元载看不顺李泌,还认为他对自己的位子有威胁
。就找了个借口对代宗说,江西缺少一个官职 ,李泌之才正好担此空缺,就这样李泌又离开了朝廷
。 大历十二年(公元777年),距离李豫继位已经过去了15年,元载因罪被杀
,李泌被重新召回。倒霉的是宰相常衮又猜忌他,找了个南方的差事,又把李泌支走了
。(话说代宗对李泌不是真爱吗
,怎么就这么舍弃不管呢
?) 德宗和顺宗 大历十四年(公元779年),德宗李豫驾崩,唐德宗李适继位。两年后的781年
,由于发动削藩运动,致使二帝四王之乱。德宗在中原大地闪转腾挪
,最后避难到了梁州(今陕西汉中)。万般憋屈的德宗灵光一闪,李泌!召李泌回来!就这样李泌又被重新召回皇帝身边 ,被授予左散骑常侍(皇帝顾问和侍从
,出则骑马)的从三品官职
,随时听候德宗召唤
。 战事平息后 ,李泌入朝 ,被任命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(实质为宰相) 。没安稳几日
。宫中疑云骤起。太子李诵的萧妃,其母亲郜国公主
,被人诬告和太子詹士李昪通奸
,并为太子结交党羽 。德宗大怒
,把郜国公主软禁,并迁责于太子李诵
。太子惊慌失措
,百口莫辩 。德宗慢慢有了改立舒王李谊为太子的想法。 李泌知道后劝说德宗: 你自己有儿子却要怀疑
,而去立别人的儿子。德宗听了威胁李泌:你这样阻拦我,难道就不怕全家的性命吗?李泌说道:我位居宰相
,觐见直言是我的本职。如果被杀了,也是我应得的荣幸
。倘若我不劝告陛下,等到你后悔就会说,当初李泌不劝我
,让我把唯一的儿子都杀了 ,我也要杀了他的儿子。那时候臣的兄弟是有儿子 ,但他们的祭祀不是我该享受的。陛下这样赞赏舒王李谊
,他能不觊觎太子之位吗
?陛下怀疑太子不如改立皇孙 ,千秋万代后
,祭祀你的还是你的皇子皇孙啊! 一阵小词儿输出,德宗豁然开朗,拨云见日。 贞元五年(公元789年),李泌病逝,终究没有修炼长生不老术,终年67岁。德宗追赠其太子太傅
,赐礼加等,和汾阳王郭子仪同等葬遇
。 李泌一生历经四帝(玄宗
、肃宗、代宗、德宗),辅佐三帝(肃宗、代宗、德宗) ,顾及一帝(顺宗) ,古之能及者,寥寥无几 。 喜欢历史的小伙伴,记得关注哟! @燕然姿得返回搜狐 ,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:
本文地址:https://kbihpjz.strain.blog/news/433a599085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